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

逃離壓力


從水泥地上冒出來的小花草要掙開多大的壓力
您向家人宣告,當我在家裡聽到或看到一些會讓我沮喪的事,你們會發現我突然不見了,請不要擔心,我只是出去走走,一會兒就會回來,謝謝你們的擔待。

/ 鄭春鴻 

癌症的病發和壓力有沒有關係?這個疑問在病人與醫師雙方有不同的看法。

許多病人回想起自己在癌症病發的前半年、一年,都稱說確實曾經歷過前所未有的壓力。這些壓力來源不一而足,有的來自婚姻;有的來自家庭;更多來自事業。而且不少癌症病人會說,即使這些不愉快的往事已經遠離了,但是於今想起餘悸猶存。

病人有時會拿這事去請教精神科醫師,得到的答案通常是:「沒有研究指出癌症的病發和壓力有關。」他們會說,根據研究,一個人一生當中,父母親的過世是壓力最大的時候,如果癌症的病發和壓力有關,那麼父母過世時會是人們得癌症的高峰期嗎?事實上並沒有。

這個說法似是而非,因為什麼事帶給人壓力最大,這很難歸納。有些事對某些人是a piece of cake蛋糕一片,小case;但是它對其他人可能有如排山倒海之苦楚。 有些事在某個時候,多數人都可以輕易面對;但同一件事在特定的時候發生,卻極可能令人痛不欲生。

東方人自古似乎有一種以苦以憂為樂的傳統。古詩十九首說:「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」范文正公說:「先天下之憂而憂」;連日本的文學家廚川白村都說:「文學是苦悶的象徵。」好像不苦不憂,人生就很沒深度。

的確,就如孔子所說的: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 。」(論語 / 衛靈公篇),人生的憂患從識字開始,越是懷抱人生,越是憂國憂民,風聲雨聲讀書聲,聲聲都可以撩人愁緒,給人壓力。要人人心頭前裝一片清心濾片,煩心的事在此就被過濾,恐怕沒有那麼便宜之事。

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說壓力大會得癌症,但是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發現精神壓力會削減免疫機能,憂鬱症會使身體修補DNA的能力下降,壓力就算不會立刻致人於死,總不會是個好東西。

癌症病人的第二課:逃離壓力。請您向家人宣告,當我在家裡聽到或看到一些會讓我沮喪的事,你們會發現我突然不見了,請不要擔心,我只是出去走走,一會兒就會回來,謝謝你們的擔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